随着酷暑来袭,那些为你“除病消灾”的中成药们面临着高温的严峻考验,一不小心可能就失了效,还带来用药安全隐患。那么,我们该怎样科学储存中成药、做好防暑降温,来防止药物“中暑”呢?
一、高温让中成药“很受伤”
很多人以为药品从医院或药店买回来随便放就可以,其实如果储存不当,会让药品“很受伤”,中成药也不例外。
中成药的配方原料多来自动植物,成分天然,而且组方复杂,剂型多样,容易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,高温、光照等都可能导致药性发生改变,药效减弱。
多数中成药很“怕热”。当温度过高时,中成药的某些成分将发生化学反应等,使药物变质或功效发生改变。例如,某些含有挥发油成分的中成药,如风油精,遇到高温会加速挥发,药物有效成分丢失,影响疗效。而某些中药糖浆和含糖的各种口服液,在高温条件下,细菌繁殖加速,更容易发霉变质。温度过高还容易使蜜丸等脱水变硬,药酒中的酒精挥发,药物有效成分难以浸泡出来,膏药也会因温度高而化开,产生粘连。
有光照的地方周围环境温度高,光线直射还可以使药物温度上升,引起或加速中成药发生变色、氧化、分解等反应而使药物变质,影响药效。
因此,高温天气下,要给家里的中成药做好降温防晒工作,防止“中暑”。
二、避开高温下中成药储存的“雷区”
1.误区一:通通搬进冰箱避暑
许多人为了方便给中成药降温,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把它们扔进冰箱,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。事实上,冰箱里虽然温度低,但湿度大,并不是所有中药的"避暑山庄"。比如,治疗皮肤疾病常用的乳膏剂,是由油类成分和水相结合组成的制剂,储存温度过低会导致"水油分离",影响制剂的外观性状与药效。而细粉状的散剂开封后放入冰箱,容易吸湿受潮,加速变质。所以,一般药品不建议放冰箱,除非药品说明书上要求冷藏储存。
中药汤剂在高温、阳光直射的环境下,药物成分容易发酵、变质,所以塑料袋包装的汤剂可以放在冰箱里储存,服用时加热就可以,但也不建议在冰箱中放置太长时间。
2.误区二:冷藏冷冻分不清楚
药品说明书上的冷藏一般指2-8℃,可以放在冰箱的保鲜层,而不是冷冻室(急冻室)。因为药品(比如水剂)放进冰箱冷冻室,再拿出来解冻,解冻后的药品有效成分可能已经分解,药物失效。
3.误区三:放在厨房、洗手间好拿取
由于厨房经常用到煤气灶或电磁炉等,夏天的室温可能比卧室或客厅更高,如果将药品存放在厨房,无异于火上浇油,更容易加速药品变质。而洗手间虽然温度低,但通常湿度大,细菌容易繁殖,也不是适合药品生存的场所。
4.误区四:空调底下好乘凉
夏季高温炎热,家中如果开空调,室温一般在26℃左右,可以满足一般中成药的储存温度要求。但不能把药物放在正对空调出风口的位置,因为空调出风口湿度相对较大,不利于药物储存。
三、中成药“避暑纳凉”的储存学问
1.懂储存
家里的药品放在什么地方、怎么放是有学问的。不同的药品,储存条件不一样,甚至同一药品在不同季节的要求都不同。因此,大家首先要看药品说明书,按照说明书上的储存要求储存药品是最好的方法。
通常说明书上的储存方法有常温、阴凉、避光、冷藏、密封等,而高温天气下,大多数中成药的储存都要求密封后避光放于阴凉处,某些特定药品,如感冒类和儿童退热类口服液最好在20℃以下储存。
如果室内温度已超过常温要求的30℃以下,那么我们可以给药品挪个窝,把它放到经常开空调或电扇的区域,尽量减少暴露在高温下的时间。存放地点以卧室和客厅为首选,建议选择光线较弱的储物柜或抽屉;由于阳台和窗台下通常有阳光照射,都不适合储存药品。
2.尽快用
高温下,如果药品的储存温度不达标,或药品已经开封,那么它实际的有效期将变短,所以建议用完一个包装后,再打开另一个新包装,一旦开封要尽快遵医嘱使用。如果同时打开了多个包装,最好在包装上注明开封日期,优先服用最早开封的。
3.勤检查
夏季是药品变质的高发期,大家要勤检查家里存的中成药,观察一下药物是否发生性状上的改变。如果胶囊表面已经变色,或摸着感觉有明显软化,丸剂闻着有油味,口服液、糖浆发现有结晶、絮状物或变浑浊,这时別犹豫,赶紧扔了吧。
4.勿多存